查理定律

查理定律英語:,或譯查爾斯定律),又稱查理-定律,是盖-吕萨克在1802年發布,但他參考了雅克·查理的研究,故後來該定律多稱作查理定律。

定律概念

压强不变时,理想氣體体积温度成正比,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C,其体积也随之增加(或减少)。在數十年後,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开尔文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提出了热力学温标(即绝对温标)的概念,后来,查理-盖-吕萨克气体定律被表述为:压强恒定时,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此處的為绝对温标。依以上查理定律,一氣體在攝氏度的體積和其溫度、及其在攝氏0度的體積有以下關係:

1787年,查理藉由研究氧、氮、氫、二氧化碳以及空氣等在0°C與100°C間熱膨脹的情形,發現每種氣體的膨脹率都相同。當壓力維持一定時,定量氣體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C,其體積會增加(或減少)其在0°C時體積的。(1847年法國化學家雷諾()修正為)。

參見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查理定律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