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
匈牙利(匈牙利語:)是一个位於中歐潘諾尼亞平原的內陸国家,面積為93030平方公里,北鄰斯洛伐克,東北鄰烏克蘭,東和東南鄰羅馬尼亞,南鄰塞爾維亞,西南鄰克羅地亞,西鄰斯洛文尼亞,西北鄰奧地利。官方語言為馬札爾語,為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為歐盟中型面積成員國之一。首都和最大城市為布达佩斯,其餘的大城市分別有德布勒森、塞格德、米什科爾茨、貝赤、焦爾。
匈牙利 | |
---|---|
![]() | |
![]() 匈牙利在欧洲的位置 | |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 47°29′33″N 19°03′05″E |
官方语言 | 馬扎爾語 |
族群(2011) | |
政府 | 單一制一党优势制議會制共和国 |
• 總統 | 阿戴爾·亞諾什 |
• 總理 | 奧班·維克多 |
• 国民议会议长 | 克韋爾·拉斯洛 |
立法机构 | 国民议会 |
建立 | |
• 匈牙利公國 | 公元895年 |
• 匈牙利王國 | 1000年12月25日 |
• 1222年金璽詔書 | 1222年4月24日 |
• 鄂圖曼佔領布達 | 1541年8月29日 |
• 布達解放 | 1686年9月2日 |
• 匈牙利革命 | 1848年3月15日 |
• 奧匈折衷 | 1867年3月20日 |
• 特里亞農條約 | 1920年6月4日 |
• 第三共和國 | 1989年10月23日 |
• 加入歐盟 | 2004年5月1日 |
• 新憲法实施 | 2012年1月1日 |
面积 | |
• 总计 | 93,030平方公里(第109名) |
• 水域率 | 0.74%% |
人口 | |
• 2018年估计 | 9,768,400(第91名) |
• 2011年普查 | 9,937,628 |
• 密度 | 107.2/平方公里(第94名) |
GDP(PPP) | 2016年估计 |
• 总计 | 2,676.18億美元(第58名) |
• 人均 | 27,210美元(第50名) |
GDP(国际汇率) | 2019年估计 |
• 总计 | 1,704.07億美元(第54名) |
• 人均 | 17,463美元(第47名) |
0.28(2013年) 低 | |
人类发展指数 | ▲ 0.845(2018年) 极高 · 第43名 |
货币 | 福林(HUF) |
时区 | UTC+1(歐洲中部時間) |
• 夏令时 | UTC+2(歐洲中部夏令時間) |
日期格式 | yyyy/mm/dd |
行驶方位 | 靠右 |
电话区号 | +36 |
ISO 3166码 | HU |
互联网顶级域 | .hu 歐盟亦使用 .eu |
网站 ![]() | |
![]() 匈牙利在世界上的位置 |
今匈牙利國土在過去千年間曾被多個民族統治,包括達契亞人、凱爾特人、羅馬人、日耳曼人、匈人、西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等。9世紀後期,馬扎爾人在阿爾帕德大公的帶領下征服了喀爾巴阡盆地,其曾孫伊什特萬一世在1000年登基為王,並立基督教為國教。12世紀,匈牙利成為歐洲的地區強權之一。15世紀,其文化和政治達至高峰。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後匈牙利被鄂圖曼帝國局部控制(1541-1699)。18世紀開始被哈布斯堡帝國統治。19世紀與奧地利合組奧匈帝國,並成為歐洲的超級強權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在簽下特里亞農條約後匈牙利失去了71%的領土和58%的人口,以及32%的馬扎爾人。在其後的動盪期,匈牙利加入了軸心國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傷亡慘重。二戰後匈牙利成為蘇聯的衛星國直至1989年。在1956年匈牙利革命失敗後,匈牙利改行古拉什共產主義。1989與奧地利互相開放邊界加速了東方集團和蘇聯的瓦解。1989年10月23日,匈牙利成為議會民主國家。
字源
一般人直覺上都會覺得匈牙利之所以會稱為匈牙利(拉丁語:Hungaria)是由於匈人曾定居當地有關,但從語源學來看,Hungaria這個字其實是希臘語Oungroi(Οὔγγροι)的拉丁化借詞,而希臘語Oungroi(Οὔγγροι)又是古教會斯拉夫語ągrinŭ的希臘化借詞,而古教會斯拉夫語ągrinŭ本身卻又是烏古爾語Onogur的斯拉夫化借詞。在烏古爾語中,Onogur是十個最後加入保加爾聯盟並在阿瓦爾人沒落後統治了今匈牙利東部的部落的總稱,並非指單一的民族或部落。
匈牙利的地名在該國主體民族馬扎爾人的母語馬扎爾語中是Magyarország,意思是「馬扎爾人的國家」。在土耳其語和波斯語中都是以「馬扎爾」稱呼該國,只是會在字尾加上自己語言的後綴詞。而「馬扎爾」(Magyar)這個字則是取自7個半游牧民族組成的部落聯盟的盟主Magyeri。Magyeri的前半部份Magy很可能來自古烏戈爾語中的Mäńć,意思是「人」,這個字同樣也在曼西人的族名中找到(Mäńćī、Mańśi、Måńś)。後半部份的Eri是指「男子」、「血統」,這個字在馬扎爾語後來變成了Férj,是「丈夫」的意思。與這個字同源的還有曼西語的Erge(兒子)和古芬蘭語Yrkä(年輕男子)。
历史
895年之前
西元前9年,羅馬人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達契亞人並建立了潘諾尼亞行省。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各民族陸續地遷移至此。5世紀中,匈人在阿提拉(434-453)的領導下建立了匈帝國。453年阿提拉死後,匈帝國滅亡,多個日耳曼部落如格皮德人、歌德人、汪達爾人、倫巴底人先後接管此處近百年。匈人的前附庸格皮德人先在此建立了格皮德王國,其後各個斯拉夫部落亦開始進駐當地。560年阿瓦爾人建立了阿瓦爾汗國並在這地區實行霸權統治達200年之久。790年,阿瓦爾汗國被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所滅。9世紀中,附庸於法蘭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在多瑙河西岸建立了巴拉頓公國,而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則征服了多瑙河東岸並接管了當地的斯拉夫部落和殘餘的阿瓦爾人。
中世紀(895年至1526年)
匈牙利國家的形成起源於9世紀時,东方遊牧民族马扎尔人從烏拉山西麓和伏爾加河一帶、今巴什基尔,向西遷徙,於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马扎尔人的到來結束了此一地區的紛爭。傳統上,马扎尔人國家被認為由阿爾帕德大公建立,他於9世紀末期帶領馬扎爾人來到潘諾尼亞平原。
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万一世在匈牙利推行並以基督教为国教,並且獲得教宗加冕成為首任匈牙利国王,建立匈牙利王国。其早期歷史同波蘭和波希米亞密切相關,同時受到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影響。
1241年至1242年,拔都西征的攻擊下,匈牙利曾經遭到严重破坏。後來,匈牙利逐漸成長為中歐中一個強大獨立的王國,既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同西歐其它文明聯繫密切。匈雅提·马加什於1458年至1490年統治匈牙利。他進一步地加強了匈牙利國力和政府的權威。在他的統治下,匈牙利(特別是北部,今斯洛伐克一部分地區)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個藝術文化中心。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1526-1918

皇家匈牙利 特兰西瓦尼亚
鄂圖曼帝国 哈布斯堡奧地利
1526年,鄂圖曼帝国入侵,封建國家解體,分裂成三個部分,匈牙利王國僅存的部份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領地。匈牙利文化也影響了周邊國家,例如波蘭立陶宛聯邦。
波蘭、波希米亞和匈牙利曾經組成過維謝格拉德集團同盟(1991年,結束共產黨統治的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結成同盟,沿用維謝格拉德集團此名義)。
1699年大土耳其戰爭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打敗鄂圖曼帝國,把三分的匈牙利給統一起來,併入奧地利帝國統治。

1848年,爆發了科苏特·拉约什領導的自由革命鬥爭。1849年4月,匈牙利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惟不久被奧地利和沙俄所扼殺。
1867年,通過1867奧匈折衷方案,與原奧地利帝國重組為奧匈帝國。
兩次大戰期間:1918-1944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而匈牙利獨立。
1919年3月21日,政府拒絕接受協約國所發出的最後通牒,導致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上台並宣布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並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該政權僅維持四個月並採取嚴厲的干預措施來實現經濟國有化、沒收銀行存款、強徵糧食、打擊教會,數百名有產者被任意逮捕,其中有人付了鉅額贖金後得以釋放卻也有人被槍決,匈牙利日益陷入無政府狀態,又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軍隊多面夾擊;8月,共產黨政權陷入絕境而中產階級、農民甚至工人階級都轉而反對之,由於領導階層的共產黨人民委員都是猶太人而引發反由情緒,時值蘇聯內戰而無力對其提供軍事援助,最後導致該屆政府辭職;右翼民族主義保守勢力重新控制匈牙利,停止土改讓莊園主保住財產和權力,軍方、官僚和富農都對共產政權深惡痛絕而歡迎專制主義。同年8月被前奧匈海軍將軍霍爾西為首的軍隊推翻,恢復了君主立憲制度的《匈牙利王國》,霍爾西以攝政名義實行獨裁統治至自己被納粹德國推翻。
在其統治之下,為了報復共產政權的紅色恐怖而發動範圍更大的白色恐怖,軍隊的右翼軍官校分隊針對共產黨人、社會黨人與猶太人發動一系列暴行,據統計約五千人被打死、數千人遭監禁。
1920年,戰敗國匈牙利與協約國簽定《特里阿農條約》,喪失了72%的領土和64%的人口。1938年第一次維也納仲裁,在希特勒的幫助下匈牙利獲得斯洛伐克部份領土,於1940年8月第二次維也納仲裁裁决,獲得羅馬尼亞的北特蘭西瓦尼亞。
1940年,匈牙利霍爾蒂政府加入德意日軸心國,成為納粹德国盟友,在4月南斯拉夫戰役中分得了大片领土,6月匈牙利跟德國对苏联宣战,並參與蘇德戰爭各埸戰役,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匈牙利軍隊損失慘重。日本偷襲珍珠港後6天,12月13日匈牙利跟德國和意大利对美國宣战。
1944年,苏联反攻德國,攻勢開始進入匈牙利東部,3月德國在得知霍爾蒂要退出軸心國和蘇軍談判時出兵佔領了匈牙利,10月霍爾蒂在布達佩斯皇宮被德軍拘捕,匈牙利正式變為德國的傀儡。但苏联在布達佩斯戰役打败德軍後完全佔領匈牙利。
社会主义時期:1944-1990
1944年,蘇聯佔領匈牙利。1946年2月1日,宣佈廢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國。1949年,通過憲法,改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國。1949年8月20日,宣佈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后冷战時期:1990-2010
1989年2月1日,匈牙利与韩国建交,这是东欧集团中第一个与韩国建交的国家,随后社会主义国家陆续跟进,纷纷与韩国建交。同年10月23日,恰逢匈牙利十月事件33周年,改国名为“匈牙利共和國”,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取消一党制,在原有憲法基礎上大幅修改憲法,以符合多党民主原則。1990年,反對黨民主論壇勝出實行多黨制的第一次议会選舉,首次出現政黨輪替。1994年,由原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組的匈牙利社會黨獲得絕對多數地位,重新執政。
1998年,右翼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的奧班·維克多勝出選舉,領導右翼聯合政府並首次担任新政府总理。2002年奧班連任失敗,左翼的社會黨、自由民主聯盟和民主論壇以微弱優勢勝出,重新執政。
1999年,匈牙利加入北約。2004年,匈牙利加入歐盟,於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2006年4月9日,议会選舉第一輪投票舉行,左翼的社會黨、自由民主聯盟和民主論壇以微弱優勢勝出。4月23日,议会選舉第二輪投票進行。社會黨共贏得國會386個席位中的186席,青民盟獲得164席,自民盟獲得18席,民主論壇獲得11席,其餘7席由聯合候選人和獨立候選人獲得。6月9日,以久爾恰尼·費倫茨為總理的新政府宣誓就職,由社會黨和自民盟聯合執政,成功連任。2008年自民盟退出聯合政府,社會黨組建少數政府。社會黨政府爆出嚴重醜聞,加上金融海嘯導致出現經濟危機,導致支持率大幅下降。
欧尔班时期:2010至今
2010年,匈牙利議會選舉,社會黨大敗,得票率滑落至19.3%,在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可以擁有直接修改憲法的權力。极右翼政黨尤比克争取更好的匈牙利运动首次进入议会,得票率達16.7%。5月14日,匈牙利总统绍约姆·拉斯洛提名青民盟主席奧班·維克多担任新政府总理。5月29日,匈牙利议会以261票赞成、107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选举奧班为新政府总理,386名议员中有18名议员没有参加投票,随后奧班政府宣誓就职。
欧尔班第二次执政后,匈牙利开始放弃传统的民主方式,建立起事实上的一党制。欧尔班政府控制了匈牙利的一些民主机构,包括新闻媒体和法院。欧尔班政府已经通过法律程序建立起独裁统治。
2011年4月18日,匈牙利议会以262票赞成、44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名为《基本法》的新宪法,取代1949年的舊憲法,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改国名為“匈牙利”。同年更改選舉制度,由兩輪投票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议会議席減半,由386席減至199席,106席由單一選區產生,93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比例代表制部分需要有5%的得票率才能進入議會。
2014年4月6日,匈牙利舉行第七次议会選舉,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青民盟再次赢得选举,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133席),奧班第三次出任總理。
2018年3月,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发表报告,称匈牙利接近于独裁的门槛。
2018年4月9日,匈牙利舉行第八次议会選舉,青民盟再次取胜,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134席),奧班第四次出任總理。
895年之前
西元前9年,羅馬人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達契亞人並建立了潘諾尼亞行省。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各民族陸續地遷移至此。5世紀中,匈人在阿提拉(434-453)的領導下建立了匈帝國。453年阿提拉死後,匈帝國滅亡,多個日耳曼部落如格皮德人、歌德人、汪達爾人、倫巴底人先後接管此處近百年。匈人的前附庸格皮德人先在此建立了格皮德王國,其後各個斯拉夫部落亦開始進駐當地。560年阿瓦爾人建立了阿瓦爾汗國並在這地區實行霸權統治達200年之久。790年,阿瓦爾汗國被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所滅。9世紀中,附庸於法蘭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在多瑙河西岸建立了巴拉頓公國,而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則征服了多瑙河東岸並接管了當地的斯拉夫部落和殘餘的阿瓦爾人。
中世紀(895年至1526年)
匈牙利國家的形成起源於9世紀時,东方遊牧民族马扎尔人從烏拉山西麓和伏爾加河一帶、今巴什基尔,向西遷徙,於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马扎尔人的到來結束了此一地區的紛爭。傳統上,马扎尔人國家被認為由阿爾帕德大公建立,他於9世紀末期帶領馬扎爾人來到潘諾尼亞平原。
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万一世在匈牙利推行並以基督教为国教,並且獲得教宗加冕成為首任匈牙利国王,建立匈牙利王国。其早期歷史同波蘭和波希米亞密切相關,同時受到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影響。
1241年至1242年,拔都西征的攻擊下,匈牙利曾經遭到严重破坏。後來,匈牙利逐漸成長為中歐中一個強大獨立的王國,既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同西歐其它文明聯繫密切。匈雅提·马加什於1458年至1490年統治匈牙利。他進一步地加強了匈牙利國力和政府的權威。在他的統治下,匈牙利(特別是北部,今斯洛伐克一部分地區)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個藝術文化中心。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1526-1918

皇家匈牙利 特兰西瓦尼亚
鄂圖曼帝国 哈布斯堡奧地利
1526年,鄂圖曼帝国入侵,封建國家解體,分裂成三個部分,匈牙利王國僅存的部份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領地。匈牙利文化也影響了周邊國家,例如波蘭立陶宛聯邦。
波蘭、波希米亞和匈牙利曾經組成過維謝格拉德集團同盟(1991年,結束共產黨統治的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結成同盟,沿用維謝格拉德集團此名義)。
1699年大土耳其戰爭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打敗鄂圖曼帝國,把三分的匈牙利給統一起來,併入奧地利帝國統治。

1848年,爆發了科苏特·拉约什領導的自由革命鬥爭。1849年4月,匈牙利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惟不久被奧地利和沙俄所扼殺。
1867年,通過1867奧匈折衷方案,與原奧地利帝國重組為奧匈帝國。
兩次大戰期間:1918-1944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而匈牙利獨立。
1919年3月21日,政府拒絕接受協約國所發出的最後通牒,導致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上台並宣布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並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該政權僅維持四個月並採取嚴厲的干預措施來實現經濟國有化、沒收銀行存款、強徵糧食、打擊教會,數百名有產者被任意逮捕,其中有人付了鉅額贖金後得以釋放卻也有人被槍決,匈牙利日益陷入無政府狀態,又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軍隊多面夾擊;8月,共產黨政權陷入絕境而中產階級、農民甚至工人階級都轉而反對之,由於領導階層的共產黨人民委員都是猶太人而引發反由情緒,時值蘇聯內戰而無力對其提供軍事援助,最後導致該屆政府辭職;右翼民族主義保守勢力重新控制匈牙利,停止土改讓莊園主保住財產和權力,軍方、官僚和富農都對共產政權深惡痛絕而歡迎專制主義。同年8月被前奧匈海軍將軍霍爾西為首的軍隊推翻,恢復了君主立憲制度的《匈牙利王國》,霍爾西以攝政名義實行獨裁統治至自己被納粹德國推翻。
在其統治之下,為了報復共產政權的紅色恐怖而發動範圍更大的白色恐怖,軍隊的右翼軍官校分隊針對共產黨人、社會黨人與猶太人發動一系列暴行,據統計約五千人被打死、數千人遭監禁。
1920年,戰敗國匈牙利與協約國簽定《特里阿農條約》,喪失了72%的領土和64%的人口。1938年第一次維也納仲裁,在希特勒的幫助下匈牙利獲得斯洛伐克部份領土,於1940年8月第二次維也納仲裁裁决,獲得羅馬尼亞的北特蘭西瓦尼亞。
1940年,匈牙利霍爾蒂政府加入德意日軸心國,成為納粹德国盟友,在4月南斯拉夫戰役中分得了大片领土,6月匈牙利跟德國对苏联宣战,並參與蘇德戰爭各埸戰役,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匈牙利軍隊損失慘重。日本偷襲珍珠港後6天,12月13日匈牙利跟德國和意大利对美國宣战。
1944年,苏联反攻德國,攻勢開始進入匈牙利東部,3月德國在得知霍爾蒂要退出軸心國和蘇軍談判時出兵佔領了匈牙利,10月霍爾蒂在布達佩斯皇宮被德軍拘捕,匈牙利正式變為德國的傀儡。但苏联在布達佩斯戰役打败德軍後完全佔領匈牙利。
社会主义時期:1944-1990
1944年,蘇聯佔領匈牙利。1946年2月1日,宣佈廢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國。1949年,通過憲法,改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國。1949年8月20日,宣佈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后冷战時期:1990-2010
1989年2月1日,匈牙利与韩国建交,这是东欧集团中第一个与韩国建交的国家,随后社会主义国家陆续跟进,纷纷与韩国建交。同年10月23日,恰逢匈牙利十月事件33周年,改国名为“匈牙利共和國”,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取消一党制,在原有憲法基礎上大幅修改憲法,以符合多党民主原則。1990年,反對黨民主論壇勝出實行多黨制的第一次议会選舉,首次出現政黨輪替。1994年,由原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組的匈牙利社會黨獲得絕對多數地位,重新執政。
1998年,右翼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的奧班·維克多勝出選舉,領導右翼聯合政府並首次担任新政府总理。2002年奧班連任失敗,左翼的社會黨、自由民主聯盟和民主論壇以微弱優勢勝出,重新執政。
1999年,匈牙利加入北約。2004年,匈牙利加入歐盟,於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2006年4月9日,议会選舉第一輪投票舉行,左翼的社會黨、自由民主聯盟和民主論壇以微弱優勢勝出。4月23日,议会選舉第二輪投票進行。社會黨共贏得國會386個席位中的186席,青民盟獲得164席,自民盟獲得18席,民主論壇獲得11席,其餘7席由聯合候選人和獨立候選人獲得。6月9日,以久爾恰尼·費倫茨為總理的新政府宣誓就職,由社會黨和自民盟聯合執政,成功連任。2008年自民盟退出聯合政府,社會黨組建少數政府。社會黨政府爆出嚴重醜聞,加上金融海嘯導致出現經濟危機,導致支持率大幅下降。
欧尔班时期:2010至今
2010年,匈牙利議會選舉,社會黨大敗,得票率滑落至19.3%,在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可以擁有直接修改憲法的權力。极右翼政黨尤比克争取更好的匈牙利运动首次进入议会,得票率達16.7%。5月14日,匈牙利总统绍约姆·拉斯洛提名青民盟主席奧班·維克多担任新政府总理。5月29日,匈牙利议会以261票赞成、107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选举奧班为新政府总理,386名议员中有18名议员没有参加投票,随后奧班政府宣誓就职。
欧尔班第二次执政后,匈牙利开始放弃传统的民主方式,建立起事实上的一党制。欧尔班政府控制了匈牙利的一些民主机构,包括新闻媒体和法院。欧尔班政府已经通过法律程序建立起独裁统治。
2011年4月18日,匈牙利议会以262票赞成、44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名为《基本法》的新宪法,取代1949年的舊憲法,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改国名為“匈牙利”。同年更改選舉制度,由兩輪投票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议会議席減半,由386席減至199席,106席由單一選區產生,93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比例代表制部分需要有5%的得票率才能進入議會。
2014年4月6日,匈牙利舉行第七次议会選舉,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青民盟再次赢得选举,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133席),奧班第三次出任總理。
2018年3月,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发表报告,称匈牙利接近于独裁的门槛。
2018年4月9日,匈牙利舉行第八次议会選舉,青民盟再次取胜,取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134席),奧班第四次出任總理。
政治


匈牙利实行多党议会制。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每5年选举一次,基本是禮儀性職位(虛位元首),但亦有權指定總理。
總理由国会最大党的党魁出任,负责任命內閣部長並有權解僱部長。部長候選人必須經過一個或者多個議會委員會的聽證,並由總統正式任命。匈牙利的主要政黨為右翼的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简稱青民盟),極右派的更好的匈牙利運動,中間偏左的匈牙利社會黨,另有其他大小政黨數百個。自2010年以来,青民盟一直控制国会三分之二的席次。2018年4月8日的國會大選中,青民盟和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基民黨,KDNP)組成的競選聯盟的得票率為48.86%,估計可以在國會199個議席中獲得133席;得票率第二高的「更好的匈牙利運動」,預計將獲得26席。
匈牙利於1989年恢復民主政治後,国民议会採取一院制,大選每4年举行。国会負責起草和通過法律,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選舉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2014年前國會386名議員中,單一選區佔176名,政黨比例代表則是「區域名單」52名及「全國名單」58名;值得注意的是不只單一選區,區域名單也採兩輪投票,但這是以投票率為基準,未達50%進入二輪,須達25%始可分配席次。而全國名單又稱「補償名單」,依各政黨單一選區與區域名單落選者的總票數分配,有利於補償小黨。另外特殊之處,即區域名單分配後剩下票數未足以產生議席者,只要超過當選票數三分之二即可再分配一席,差額票數從全國名單票數扣除。雖有補償效果,且政黨比例代表多於單一選區席次。2014年起施行的國會新選舉法,國會議席減半至199席,單一選區佔106席,區域與全國名單合併為「政黨名單」名單比例代表制佔93席,單一選區多於政黨比例代表席次。政黨須贏得5%以上的選票才能進入議會。
憲法法院由15人組成,由國會議員任命,可以裁決法案是否違憲。
地理
匈牙利大部份為喀尔巴阡盆地的平原,北部同斯洛伐克交界處有丘陵和山地。多瑙河將國土分為兩部,其它河流有蒂薩河與德拉瓦河,西部巴拉頓湖是主要水體,也是歐洲最大的淡水湖。世界最大的溫泉湖—黑維茲湖也在匈牙利。 首都布達佩斯有多瑙河上的明珠之稱。
气候


匈牙利地处北半球温带区内,是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交汇点,其中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较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匈牙利气候变化较大,不同地区之间温差也较大,年平均气温10.8℃。夏天7月和8月的平均气温21.7℃。冬天也不很冷,1月和2月平均气温为-1.2℃。全年日照时间2038小时,南方日照时间较多。
行政区划
- 匈牙利七大地区及其行政中心图
- 匈牙利19州地图
- 說匈牙利語的分佈圖
匈牙利一級行政區分為三種:
州下分鎮、鄉兩級。
下列表中的数据是2004年的
州名 | 首府 | 面積(km²) | 人口 | 人口密度 | 鎮/鄉 |
---|---|---|---|---|---|
巴奇-基什孔州 | 凱奇凱梅特 | 8,445 | 541,584 | 64 | 119 |
巴蘭尼亞州 | 佩奇 | 4,430 | 402,260 | 91 | 301 |
貝凱什州 | 貝凱什喬包 | 5,631 | 392,845 | 70 | 75 |
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 | 米什科爾茨 | 7,247 | 739,143 | 102 | 355 |
瓊格拉德州 | 塞格德 | 4,263 | 425,785 | 100 | 60 |
費耶爾州 | 塞克什白堡 | 4,359 | 428,579 | 98 | 108 |
傑爾-莫松-肖普朗州 | 傑爾 | 4,208 | 440,138 | 105 | 182 |
豪伊杜-比豪爾州 | 德布勒森 | 6,211 | 550,265 | 89 | 82 |
赫維什州 | 埃格爾 | 3,637 | 323,769 | 89 | 119 |
加茲-納傑孔-索爾諾克州 | 索爾諾克 | 5,582 | 413,174 | 74 | 75 |
科馬羅姆-埃斯泰爾戈姆州 | 陶陶巴尼奧 | 2,265 | 315,886 | 139 | 76 |
諾格拉德州 | 紹爾戈陶爾揚 | 2,546 | 218,128 | 86 | 129 |
佩斯州 | 布達佩斯 | 6,393 | 1,124,395 | 176 | 186 |
紹莫吉州 | 考波什堡 | 6,036 | 334,065 | 55 | 244 |
索博爾奇-索特馬爾-貝拉格州 | 尼賴吉哈佐 | 5,936 | 583,564 | 98 | 228 |
托爾瑙州 | 塞克薩德 | 3,703 | 247,287 | 67 | 108 |
沃什州 | 松博特海伊 | 3,336 | 266,342 | 80 | 216 |
維斯普雷姆州 | 維斯普雷姆 | 4,493 | 368,519 | 82 | 217 |
佐洛州 | 佐洛埃格塞格 | 3,784 | 296,705 | 78 | 257 |
經濟



该国自然资源贫乏,主要矿产是铝土,蕴藏量居欧洲第三。全国2/3的地区有地热资源。农业占重要地位,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和甜菜。工业以机械制造,精密仪器,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葡萄酒酿造非常出名。
自2004年5月1日成为歐盟新成員之一,匈牙利經濟增長繼續表現出強勁勢頭。目前私有企业已贡献占该国80%以上的GDP。
2007年以後,由於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匈牙利經濟迅速衰退。據統計,匈牙利是本次全球經濟危機的重災國之一。
为了实现2020年加入欧元区的目标,该国需要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以增强市场自由化程度。
人口
人口大约有1,000万,马扎尔族占90%,使用马扎尔語。首都人口有168万。
文化
匈牙利語屬於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中的烏戈爾語支,在世界最常用語的排名是40名,在歐洲是第12名。
匈牙利教育體系分為三個等級:小孩到6歲時必須要上小學(分6、8、12年級的學校)。小學畢業後可選擇就讀語言中學(4年)、職業中學(4年)、職業學校(3年)、或專科補校(2年)。十八歲通過入學考試的學生可就讀大學(5-6年)或學院(3-4年)。
媒体

目前在匈牙利办报无须批准,到文教部登记即可。不少刊物有外国股份。2001年发行量较大的全国性报纸有7种,其它刊物87种。主要日报:《地铁报》、《今日一瞥》、《人民自由报》、《民族体育报》、《匈牙利民族报》、《快报》、《匈牙利新闻报》、《人民之声报》。国营的匈牙利通讯社为1880年成立。主要广播电台:科苏特广播电台(1949年成立)和裴多菲广播电台,均为国营电台。此外还有鲍尔多克广播电台和道努比乌斯广播电台。主要电视台有国营的匈牙利电视台(1958年成立)和私营的多瑙河电视台。
交通

该国有发达的公路,铁路,空运和水路体系。首都布达佩斯是全国交通的枢纽核心。全国有铁路7685公里,公路3万零8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长度为1314公里。
參見
参考资料
- (PDF). .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1-07).
- Encyclopedia Americana, Volume 1, Scholastic Library Pub., 2006, p. 581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ommittee for Medieval Studies, Studies i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ommittee for Mediev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80, p. 159
- . CIA The World Factbook.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0).
- . Hungarian 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 11 Sep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
- Hungarian 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 Census Data 2011. Retrieved 28 March 2013.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ctober 2016 .
- . Eurostat Data Explorer.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4).
- . cia.gov.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0).
- . Google Book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3).
- (PDF). Lajos Gubcsi, PhD. 6 June 2017 .
- 36. Magyar Tudományos Akadémia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1982: 419.
- Kristó Gyula – Barta János – Gergely Jenő: Magyarország története előidőktől 2000-ig (History of Hungary from the prehistory to 2000), Pannonica Kiadó, Budapest, 2002, ISBN 963-9252-56-5, p. 687, pp. 37, pp. 113 ("Magyarország a 12. század második felére jelentős európai tényezővé, középhatalommá vált"/"By the 12th century Hungary became an important European constituent, became a middle power", "A Nyugat részévé vált Magyarország ... /Hungary became part of the West"), pp. 616–644
- . . 6 June 2017 .
- Richard C. Frucht. . ABC-CLIO. 31 December 2004: 360. ISBN 978-1-57607-800-6.
- . . 2009.
- . .
- Hungary: The Unwilling Satellite 的存檔,存档日期16 February 2007. John F. Montgomery, Hungary: The Unwilling Satellite.http://kapos.hu/hirek/kis_szines/2018-06-16/megerkezett_az_idei_balaton_sound_himnusza.html Devin-Adair Company, New York, 1947. Reprint: Simon Publications, 2002.
- Thomas, The Royal Hungarian Army in World War II, pg. 11
- Király, Péter. . Budapest: Balassi Kiadó. 1997: 266. ISBN 978-963-506-108-2.
- Peter F. Sugar (编).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2 November 1990: 9. ISBN 978-0-253-20867-5.
- György Balázs, Károly Szelényi, The Magyars: the birth of a European nation, Corvina, 1989, p. 8
- Alan W. Ertl,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Europe: A Political Economic Précis of Continental Integration, Universal-Publishers, 2008, p. 358
- Z. J. Kosztolnyik, Hungary under the early Árpáds: 890s to 1063, Eastern European Monographs, 2002, p. 3
- . starling.rinet.ru.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142~3. ISBN 978-7-5086-8300-3.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143. ISBN 978-7-5086-8300-3.
- 纽约时报:欧尔班的系统是一个新的一党制
- 欧尔班与匈牙利的再转型
- 魏嘉瑀. . 風傳媒. 2018年4月9日 (中文).
- 魏嘉瑀. . 風傳媒. 2018-04-09 (中文).
- Realdeal.hu
-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6).
外部連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匈牙利 |
- 国会官网
- Chief of State and Cabinet Members
- 《世界概况》上有关Hungary的条目
- Hungary at UCB Libraries GovPubs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匈牙利相关的内容
維基媒體的Hungary地圖集
维基导游中有關匈牙利的旅遊指南
- Magyarorszag.hu
- Hungary Guide
- History of Hungary: Primary Docu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istory of Hung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The Corvinus Library
- In The Land of Hagar: The Jews of Hung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 virtual exhibition
- Translation of Hungarian literary works database
- Agricultural land use profile
- 匈牙利概況 - 中國外交部網站
- HUNGARIAN Maps and Shields
-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匈牙利語廣播網
- 匈牙利歷史
- 匈牙利語華匈詞典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匈牙利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