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争

核戰爭核子戰爭,简称核战,是指使用核子武器作戰的战争。在核武器历史上,仅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是实际在戰爭中使用了核武器。

歷史

早期

核戰爭的歷史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說起,當時的納粹德國歐洲閃電戰等軍事行動令美國人擔心納粹德國義大利將攻下歐洲,最終入侵美國本土,於是積極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來控制納粹德國擴張,儘管德國也在秘密研發核武,但研究进度受挫,而美国则在曼哈頓計劃中抢先發展出原子彈。最後雖然由于德國投降而沒有用於納粹德國,但在大戰末期為避免美軍在攻佔日本本土時出現重大傷亡,美国在大日本帝國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以結束戰爭。

核子武器在二戰末期被首次使用,美國為了迫使最後軸心國日本投降,儘快結束二戰,於是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這是核武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 美國已可以掌握核武器技術,為令日本投降,於广岛長崎投下原子彈,兩市幾乎完全被毀滅。這使世人驚覺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戰爭中的作用,讓很多國家紛紛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以使自己躋身至「世界強國」之中。

冷戰

核武器由兩個敵對的超級大國——美國蘇聯擁有絕大多數的核武器,讓核戰爭有爆發的可能。

古巴導彈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原因是蘇聯古巴部署飛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歷史上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站在核戰爭爆發的邊緣。

珍宝岛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因珍宝岛的归属问题于1969年3月間在岛上发生的武装冲突。发生珍宝岛事件后,苏聯明確发出先发制人和核打擊的威脅,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二次全面核戰爭威脅。

人們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后開始极为重视核武器帶來的後果,並擔心核戰爭一旦爆發整個世界都會被毀滅,於是核武大國美國蘇聯和当时另外一个擁有核武的國家—英國古巴导弹危机后便开始积极进行协商制定《核不扩散条约》相关细节的讨论,到1968年美国、苏联和英国便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当时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同时都处在敌视对立状态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没有签署此条约,直到1992年邓小平江泽民才同意签署此条约。与同在1964年首次核试验成功的中国一样,长期坚持在美国和苏联的对立中保持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法国也在1992年才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1990年代,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美国俄罗斯等大國都放慢核武器的發展腳步,并且宣布暂停本国的核试验,但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國家卻依然積極發展核武器。朝鲜在2003年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在2006、2009、2013和2016年四次成功进行核试验。

早期

核戰爭的歷史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說起,當時的納粹德國歐洲閃電戰等軍事行動令美國人擔心納粹德國義大利將攻下歐洲,最終入侵美國本土,於是積極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來控制納粹德國擴張,儘管德國也在秘密研發核武,但研究进度受挫,而美国则在曼哈頓計劃中抢先發展出原子彈。最後雖然由于德國投降而沒有用於納粹德國,但在大戰末期為避免美軍在攻佔日本本土時出現重大傷亡,美国在大日本帝國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以結束戰爭。

核子武器在二戰末期被首次使用,美國為了迫使最後軸心國日本投降,儘快結束二戰,於是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這是核武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 美國已可以掌握核武器技術,為令日本投降,於广岛長崎投下原子彈,兩市幾乎完全被毀滅。這使世人驚覺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戰爭中的作用,讓很多國家紛紛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以使自己躋身至「世界強國」之中。

冷戰

核武器由兩個敵對的超級大國——美國蘇聯擁有絕大多數的核武器,讓核戰爭有爆發的可能。

古巴導彈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原因是蘇聯古巴部署飛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歷史上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站在核戰爭爆發的邊緣。

珍宝岛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因珍宝岛的归属问题于1969年3月間在岛上发生的武装冲突。发生珍宝岛事件后,苏聯明確发出先发制人和核打擊的威脅,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二次全面核戰爭威脅。

人們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后開始极为重视核武器帶來的後果,並擔心核戰爭一旦爆發整個世界都會被毀滅,於是核武大國美國蘇聯和当时另外一个擁有核武的國家—英國古巴导弹危机后便开始积极进行协商制定《核不扩散条约》相关细节的讨论,到1968年美国、苏联和英国便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当时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同时都处在敌视对立状态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没有签署此条约,直到1992年邓小平江泽民才同意签署此条约。与同在1964年首次核试验成功的中国一样,长期坚持在美国和苏联的对立中保持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法国也在1992年才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1990年代,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美国俄罗斯等大國都放慢核武器的發展腳步,并且宣布暂停本国的核试验,但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國家卻依然積極發展核武器。朝鲜在2003年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在2006、2009、2013和2016年四次成功进行核试验。

影響

核武輻射衝擊波和產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力和破壞作用以及所造成大面積污染,可以使整個人類世界被它毀滅。核爆后的尘埃带来“核冬天”及核子末日,最终將可能导致人类的灭亡。

在二十一世紀各國對於核戰爭的應對體系中可以得知,當核戰爭到來時,各國的防禦體系可以提前得知飛彈的發射並通知群眾,遭受核打擊的目標如果可以在爆炸前躲入人防地下工事中並關閉對應艙門,只要不位於爆點中心半徑一百米內且工事質量合格,並所用核彈當量沒有非常的大的前提下,理論上這些設施可以保證大部分人類的長期存活(核武器當量為當前有核國家常規儲備的級別),但仍然會受到輻射的影響。不過最主要的問題仍是物資補給以及善後工作。

参见

參考文獻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核战争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