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等

星等英語:),為天文学术语,是指星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亮度。一般而言,这也指“视星等”,即为从地球上所见星体的亮度。在地球上看起来越明亮的星体,其视星等数值就越。常见情况下人们使用可见光来衡量视星等,但在科学探测中,红外线等其它波段也有用到。不同波段探测到的星等数据会有所不同。一颗星星的星等,取决于它离地球的距离、它本身的光度(即为绝对星等)、星际尘埃遮蔽等多重因素。一般人的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大约是6.5等。

天狼星的视星等约为-1.47等,是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视星等

人眼
是否
可见
视星等 亮度
相对于
织女一
亮于
这个星等
的恒星数量
−1.0250%1
0.0100%4
1.040%15
2.016%48
3.06.3%171
4.02.5%513
5.01.0%1 602
6.00.40%4 800
7.00.16%14 000
8.00.063%42 000
9.00.025%121 000
10.00.010%340 000
从火星表面上看到的太阳視星等约为−25.60。
从地球上看月亮最亮时視星等可达到−12.92。
从地球上看猎户座参宿四視星等约為0.42。
从地球上看仙女座星系視星等约為4.36,需要在光污染较少的地区才能被肉眼所见。
从地球上看三角座星系視星等约為5.72—6.3,接近人类肉眼可辨认的极限。
从地球上观测后发座NGC 4414視星等约為11.0。
小行星原神星(图片右下角)視星等约為11.6,必须使用望远镜才能看到。
手枪星的視星等虽名义上有4,但由于星际尘埃的消光,实际在我们眼中比一般星系还要暗。
哈伯极深空中,最暗的星系視星等為30,只有肉眼可分辨光度下限的一百亿分之一。

视星等英語:,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照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4,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视星等对照表
视星等级 对应天体
–38.00在距离一天文单位外看参宿七。此时将看到一团巨大的火球,占据着35°的天空。
–30.30在距离一天文单位外看天狼星
–29.30水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27.40金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26.74地球近日点上看太阳,比满月亮40万倍。
–25.60火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23.00木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21.70土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20.20天王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19.30海王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18.20冥王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16.70阋神星近日点上看太阳
–141个勒克斯的亮度。
–12.92满月最亮时的亮度(一般是–12.74)。
–11.20塞德娜近日点上看太阳
–101965年池谷-关彗星接近太阳时最亮的水平。
–9.50在地面上可见的最亮的人造卫星。
–7.50超新星SN 1006在1006年爆发最亮时的程度。
–6.00距离地球6500光年远的SN 1054在1054年爆发时的最大亮度。
–4.89 从地球上看金星的最大亮度。
–4.00 当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时,肉眼能分辨的最暗天体。
–3.99 470万年前从地球上看弧矢七的亮度。它是距今前后五百万年的時間範圍內,从地球上所能看到最亮的恒星(除了太阳、超新星)。
–3.82 从地球上看金星的最低亮度(当金星处于轨道远离地球的一侧时)。
–2.94 从地球上看木星的最大亮度。
–2.91 从地球上看火星的最大亮度。
–2.50 当太阳高于地平线10度时,肉眼所能见到的最暗天体。
–2.50 从地球上看新月的最大亮度。
–2.45 从地球上看水星的最大亮度(当水星处于的位置时)。
–1.61 从地球上看木星的最低亮度。
–1.47从地球上看天狼星的亮度。它是目前全天空除太阳外最明亮的恒星。
–0.831843年4月海山二假超新星爆发时的最大亮度。
–0.72从地球上看老人星的亮度。
–0.49从地球上看土星的最大亮度(当它的光环完全朝地球敞开时)。
–0.27从地球上看南门二的亮度。
–0.04从地球上看大角星的亮度。
−0.01从地球上看半人马座α星A
+0.03从地球上看织女星。它也是最初被定义为0等的恒星。
+0.50南门二看太阳。
1.47 从地球上看土星的最低亮度。
1.84 从地球上看火星的最低亮度。
3.03 SN 1987A大麦哲伦星云内爆发时的最大亮度。距离地球16万光年远。
3至4 当人身处城市(即较大光污染)时肉眼所能看见的最暗天体。
4.36 从地球上看仙女座星系 (M31)的亮度。
4.38 从地球上看木卫三的最大亮度。它是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卫星。
4.50 从地球上看M41
5.20 从地球上看灶神星的最大亮度。
5.32 从地球上看天王星的最大亮度。
5.72 从地球上看三角座星系的最大亮度。
5.73 从地球上看水星的最低亮度。
5.8 2008年3月19日发生的GRB 080319B伽玛射线暴的最大亮度,持续约半分钟,它刷新了人类以肉眼看见的最远天体记录(75亿光年)。
5.95 从地球上看天王星的最低亮度。
6.49 从地球上看智神星的最大亮度。
6.50 地球上人类以肉眼能够分辨的最暗天体极限。
6.64 从地球上观测谷神星的最大亮度。
6.75 从地球上观测虹神星的最大亮度。
6.90 从地球上观测波德星系的亮度。虽然暗于6.5等但仍处于人眼观测极限范围内。
7至8 理论上在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肉眼能看到的范围极限。
7.78 从地球上观测海王星的最大亮度。
8.02 从地球上观测海王星的最低亮度。
8.10 从地球上观测土卫六(泰坦星)的最大亮度。
8.94 从地球上观测健神星的最大亮度。
9.50 一般情况下,使用7x50双筒望远镜能看到的最暗范围。
10.20 从地球上观测土卫八的最大亮度。
12.91最亮的类星体3C 273,距离地球24.4亿光年。
13.42 从地球上观测海卫一的最大亮度。
13.65 从地球上观测冥王星的最大亮度,比6.5等星暗725倍。
15.40 从地球上观测小行星2060的最大亮度。
15.55 从地球上观测冥卫一的最大亮度。
16.80 从地球上观测鸟神星
17.27 从地球上观测妊神星
18.70 从地球上观测阋神星
20.70 从地球上观测木卫十七
22.00 使用里奇-克莱琴望远镜拍摄30分钟重叠影像所能看到的极限。
22.91 从地球上观测冥卫三
23.38 从地球上观测冥卫二
24.80 类星体CFHQS J1641 +3755的亮度
25.00 从地球上观测土卫四十一
27.00 使用8米地面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最暗物体。
28.00 如果把木星放到距离太阳5,00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0.08光年)。
28.20 2003年,当哈雷彗星运行到距离太阳28个天文单位的时候。
31.50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可见光范围能够看到的最暗物体极限。
35.00 在地球上观测变星LBV 1806-20。距离地球30,000–49,000光年。它本身光度很高,但星际尘埃的消光使得它的光传到地球时相当地暗。
36.00 使用欧洲极大望远镜能够探测到的最暗星体极限。
请参见恒星亮度列表

绝对星等

由于视星等需要考虑星体光度、距离、星际尘埃遮蔽等多重因素,因此仅凭视星等衡量恒星本身亮度是不客观的。只有从已知的距离观察一个恒星得到的亮度,才能确定它自身的发光强度,并用来与其他星体进行比较。我们把从距离星体10个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看到的目视亮度(也就是视星等),叫做该星体的绝对星等英語:,符號:M)。按照这个度量方法,牛郎星为2.19等,织女星为0.5等,天狼星为1.43等,太阳为4.8等。

絕對星等視星等的換算:

M = m + 5 - 5 × lg d,

其中M為絕對星等,m為視星等,d為以秒差距為單位的恆星距離。

因为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只能依靠反射星光才能看到,即使从固定的距离观察,它们的亮度也会不同,所以行星、小行星、彗星的绝对星等需要另外定義。行星的绝对星等定义为“天体在距离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都为一个天文单位(au),且相位角为0°时,呈现的视星等”。

各种类型的星等

以下列举使用不同的观测手段或关注的领域的星等。它们都有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之分。除此之外,还有AB星等(AB magnitude)和基于织女一的Vega星等。各种数据库,比如SDSS,会说明自身的星等标准。

光电星等

LBV 1806-20由于躲藏在尘埃云后,在可见光下仅有35等,然而在穿透力较强的红外线下可测出8等。灵活使用不同波长将对观测这类天体大有帮助。

最常用的光电星等系统是UBV系统。

UBV系统包括对天体在三个波长段的辐射测量,传统上通过在检测系统前放置标准滤光片实现:

  • U:波长360纳米(nm)左右,测量近紫外线成份,所得为紫外星等。
  • B:波长440nm左右,测量蓝色成分,所得为蓝色星等(蓝等,英文)。
  • V:波长550nm左右,测量黄、绿色成分,和人眼所见亮度接近,所得为可见星等。天文文献中,不特别说明的星等一般是可见星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可以表示为

M=-2.5 log10 E -5log10 r + 常数

其中M为绝对星等,E为照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坎德拉/米2;r为天体距离,常数的定义目前为太阳的可见绝对星等MU=5.61, MB=5.84, MV=4.83

其它波段也可以测量星等。例如SDSS可以测量五种波段的星等:紫外(u),绿色(g),红色(r),近红外(i)和红外(z)。各个测出的数值都不相同。在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场合(例如穿透尘埃云),这些波段将大有作用。

光电星等

LBV 1806-20由于躲藏在尘埃云后,在可见光下仅有35等,然而在穿透力较强的红外线下可测出8等。灵活使用不同波长将对观测这类天体大有帮助。

最常用的光电星等系统是UBV系统。

UBV系统包括对天体在三个波长段的辐射测量,传统上通过在检测系统前放置标准滤光片实现:

  • U:波长360纳米(nm)左右,测量近紫外线成份,所得为紫外星等。
  • B:波长440nm左右,测量蓝色成分,所得为蓝色星等(蓝等,英文)。
  • V:波长550nm左右,测量黄、绿色成分,和人眼所见亮度接近,所得为可见星等。天文文献中,不特别说明的星等一般是可见星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可以表示为

M=-2.5 log10 E -5log10 r + 常数

其中M为绝对星等,E为照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坎德拉/米2;r为天体距离,常数的定义目前为太阳的可见绝对星等MU=5.61, MB=5.84, MV=4.83

其它波段也可以测量星等。例如SDSS可以测量五种波段的星等:紫外(u),绿色(g),红色(r),近红外(i)和红外(z)。各个测出的数值都不相同。在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场合(例如穿透尘埃云),这些波段将大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 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Sacramento Peak.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2. . 星星宇宙. .
  3. . NASA. 2008-03-2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4.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3).
  5. Ian S. McLean, Electronic imaging in astronomy: detectors and instrumentation Springer, 2008, ISBN 3-540-76582-4 page 529
  6. . International Comet Quarterly.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8).
  7. . SEDS (Student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 2006-07-2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8).
  8. . SIMBAD Astronomical Database.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9. Lodriguss, Jerry. . 199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5). (shows b mag not v mag)
  10. . SEDS (Student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 2007-09-0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9).
  11. John E. Bortle. . Sky & Telescope. February 200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3).
  12. Steve Cullen (sgcullen). . LightBuckets. 2009-10-0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31).
  13. Cooperation with Ken Crawford
  14. .
  15. . ESO. 2003-09-0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1日).
  16. Absolute Magnitude of the Sun 存檔,存档日期2007-07-18.


参看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星等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