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學名(scientific name)是生物学术语,即根据国际上制定的有关生物命名的规则,对各物种(动物、植物、真菌、藻类、细菌等)及其他各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等)所使用的科学名称,统一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學名以外的名称均為俗名(common name 或 vernacular name),因此並無所謂的“中文學名”,僅有通用或常用的中文俗名。生物都有各自的命名法規,如动物的命名受到《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約束。
理論上一種生物僅有一個有效的學名,在世界範圍內通用,以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互相交流研討,明確所指的是哪種生物。按照國際上對生物命名的法規,在同物異名的情况下(即同一物種被先後多次描述并命名,由此產生了多個學名),以最早發表的學名為「有效學名」,後發表的學名會被棄用。
概述
学名的首字母需大写。在科学文献的印刷出版时,学名之引用常以斜体表示,或在正排体学名下加底线表示。学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种生物、一属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原则上,一种生物的学名只有一个,即一个学名也只会用来称呼一种生物,学名以外的名称均为俗名。学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无限制。同一種生物有可能有許多俗名,有的俗名使用較為廣泛,例如:學名: Gambusia affinis (Baird & Girard, 1853) 俗名: 食蚊魚、大肚仔、胎鱂、大肚魚,其中較常聽到的俗名應該是「大肚魚」。
最初为了避免交流障碍,所以采用欧洲中古时期通用的拉丁文作为学名,但后来学者开始使用其他语言来为生物命名(但学名词尾、语法仍符合命名法),使得生物的学名中包含了来自世界各种语言的词汇,如奇翼龙的 Yi qi、神兽属的 Shenshou、仙兽属的 Xianshou、寐龙属的 Mei 及其下物种寐龙的 Mei long 等词语来自中文。
目前学名最长的物种为双翅目水虻科的 Parastratiosphecomyia stratiosphecomyioides,由 42 个字母组成,意思是“拥有近似黄蜂飞行姿态而接近水虻的”;学名最短的物种为南蝠(Ia io)和奇翼龙(Yi qi),都只有 4 个字母。
生物命名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某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若发现同物异名的情况,应保留最早的名称,废除较晚的命名。没有两个属的动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也没有两个属的植物有相同的属名,一个属中也没有两个种有相同的种名。动物和植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不同属中可以有相同的种名,但亲缘关系较近的属中应避免相同的种名,以免分类调整归为一属时造成混乱。
命名方法
單名法
属以上的分类阶元的学名使用单名法(nomen),由一个拉丁文单词表示,首字母大写,属名须用斜体,其他阶元惯用正体。完整引用时须在名称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则省略。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之间用半角逗号 + 一个空格(, ),命名人第一个字母大写。在某些阶元有特定使用的词尾,例如植物科的学名词尾为 aceae;新命名的分类阶元则在名称后加“nov.”。
二名法
种一级的学名使用二名法(binomen),又称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加词(种小名)两部分构成一个种名。完整引用时须在种名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省略。有时属名后还可附加用括号括起的亚属名。属名、亚属名及其所带的括号、种加词均用斜体,命名人、命名时间及二者间的逗号用正体。属名、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若原来的命名经过修正(如某物种从一个属移入另一属),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若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引用某个种名,可在第一次完整引用后,后续使用属名、亚属名和种加词的缩写式,缩写只保留属名、亚属名和种加词的首字母,后加半角句号 + 一个空格(. )。在很少的一些情况下,由于一个物种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其缩写形式就约定俗成了,如 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可缩写为 E. coli 而不会引起误会。若名称在一行内写不下要换行时,须按音节换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并要加半角连接号(-)连接。
三名法
亚种、变种、变型等种以下的阶元使用三名法(trinomen):由属名、种加词、种下阶元加词三部分组成,均用斜体。完整引用时须在名称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省略。
示例
猫科:Felidae Gray, 1821
豹属:Panthera Oken, 1816
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写为 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若前文已引用过虎的完整学名,则东北虎的学名可简写为 P. t. altaica。
林奈(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将虎归入猫属,因此虎的旧名为 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东北虎的旧名为 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而现行分类将虎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了括号。
單名法
属以上的分类阶元的学名使用单名法(nomen),由一个拉丁文单词表示,首字母大写,属名须用斜体,其他阶元惯用正体。完整引用时须在名称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则省略。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之间用半角逗号 + 一个空格(, ),命名人第一个字母大写。在某些阶元有特定使用的词尾,例如植物科的学名词尾为 aceae;新命名的分类阶元则在名称后加“nov.”。
二名法
种一级的学名使用二名法(binomen),又称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加词(种小名)两部分构成一个种名。完整引用时须在种名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省略。有时属名后还可附加用括号括起的亚属名。属名、亚属名及其所带的括号、种加词均用斜体,命名人、命名时间及二者间的逗号用正体。属名、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若原来的命名经过修正(如某物种从一个属移入另一属),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若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引用某个种名,可在第一次完整引用后,后续使用属名、亚属名和种加词的缩写式,缩写只保留属名、亚属名和种加词的首字母,后加半角句号 + 一个空格(. )。在很少的一些情况下,由于一个物种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其缩写形式就约定俗成了,如 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可缩写为 E. coli 而不会引起误会。若名称在一行内写不下要换行时,须按音节换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并要加半角连接号(-)连接。
三名法
亚种、变种、变型等种以下的阶元使用三名法(trinomen):由属名、种加词、种下阶元加词三部分组成,均用斜体。完整引用时须在名称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省略。
示例
猫科:Felidae Gray, 1821
豹属:Panthera Oken, 1816
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写为 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若前文已引用过虎的完整学名,则东北虎的学名可简写为 P. t. altaica。
林奈(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将虎归入猫属,因此虎的旧名为 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东北虎的旧名为 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而现行分类将虎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了括号。
缩写和符号
学名中还会使用一些正体的缩写和符号,例如:
- aff. 是 affinis 的缩写,写在种名前,意为亲近,翻译为近缘种,古生物较常用,如原始扁鼻犬亲近种 Simocyon aff.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 与原始扁鼻犬 Simocyon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 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 cf. 是 conformis 的缩写,写在种名前,意为相似,翻译为相似种,比近缘种关系更为密切,古生物较常用,如史前的似北豺 Cuon cf. alpinus (Pallas, 1811) 与现生的豺 Cuon alpinus (Pallas, 1811) 很相似,但不能肯定为同一种。
- var. 是 varietas 的缩写,意为變種,写在种名后,变种名前,主要表示地理意义上的变种,也可用于其它意义的变种,如家鹅的学名 Anser cypnoides var. domestica 就是在鸿雁的学名后加上“驯养”(domestica)构成的,即鸿雁驯化变种。
- mut. 是 mutatio 的缩写,意为变种,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变种,但时间意义上的变种也常用 var. 而不用 mut.,mut. 很少使用。
- indet. 是 indeterminata 的缩写,表示属或种不能鉴定。
- emend. 是 emendatio 的缩写,表示修改、订正,一般在属、科以上使用。
- ? 表示有疑问,不确定。 ? 放在属名前,表示属、种都可能有问题,? 放在属名后,表示属名不能肯定,? 放在命名人后,表示种名不能肯定。
- et 是“和,与,及”的意思。若由两人联合命名,则命名人之间用 et 连接,如泥河湾巨剑齿虎 Megantereon nihowanensis Teilhard et Piveteau, 1930;若由三人联合命名,则第一人和第二人之间用半角逗号+一个空格(, )隔开,第二人和第三人之间用 et 连接,如白豚科 Lipotidae Zhou, Qian et Li, 1978。命名人之间也可用 and 或符号 & 连接,作用与 et 相同。命名人超过三人时,则在第一个人后面加上 et al. ,表示“等,以及其他人”,如南雄阶齿兽 Bemalambda nanhsiungensis Chow et al., 1973
- gen. 是属 genus 的缩写,sp. 和 spp. 是种 species 的缩写,sp. 是种的单数,spp. 是种的复数,sp. 写在属名之后,表示不能确定种名的未定种。
- nov. 是 nova 新的缩写, gen. nov. 表示新属,sp. nov. 表示新种,gen. et. sp. nov. 表示第一次发表的新属、新种。
延伸閱讀
-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
- 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
- 國際原核生物命名法規()
- 裸名
参考文献
- :“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 车振明. 微生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8.
-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 國際動物命名規約 (第四版) . 于名振, 譯. 修訂 2 版. 基隆: 水產出版社, 2009.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學名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