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在光度学中简称光强光度。用于表示光源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符號:cd,以前又稱、支光。

与通常测量辐射强度或测量能量强度的单位相比较,发光强度的定义考虑人的视觉因素和光学特点,是在人的视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形成的历史

早年发光强度单位叫做烛光(candle),它是通过一定规格的实物为基准来定义的。最初的基准是标准蜡烛,后来用一定燃料的标准火焰灯以至标准电灯。但所有这些标准具在一般实验室中都不易复制,很难保证其客观性和准确性。

1948年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一种绝对黑体辐射器作标准,并给予发光强度以现在的命名:candela(cd,坎德拉)。

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上作修正,规定:“坎德拉是在 101325 N/m² 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下,处于铂凝固温度的黑体的 1/6000000 m² 表面垂直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随着现代照明技术和电子光学工业的发展,各种新型光源和探测器的出现,要求对各种复杂辐射能进行准确测量。而上述坎德拉的定义是以铂在凝固点下的光谱成分为基点的,要换算到其它光谱成分,还要考虑相应的光度函数,此外上述定义没有明确规定最大光功当量Kmax的值,影响整个光度学辐射度学之间的换算关系。

1979年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废除上述定义,规定新定义为:

坎德拉是发出 540 x 1012 Hz 频率的单色辐射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 1/683 W/sr。

物理表达式

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的物理表达式为:

式中:

光通量
立体角

光通量或可见光亮度的計算,可由下述公式计算:

为人眼对于彩色的感知能力,值=683.002 lm/W。K值使光通量的单位与辐射功率的单位得到统一。
为波长。
,也写作,为標準光度函数
为光譜分布的功率強度,单位瓦每纳米;

例如,一個燈泡的光通量是1000流明,平均向所有方向發出光,則发光强度是

參考資料

  1.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國際單位制光度單位

物理量英文 符號 計量單位 單位符號 註釋
光通量Luminous flux Φv 流明 lmlm= cd·sr 單位時間內由光源所發出或由被照物所吸收的總光能。
發光強度(光度)Luminous intensity Iv 坎德拉(燭光) cdcd= lm/sr 光源在給定方向上,每單位立體角內所發出的光通量。
亮度(輝度)Luminance Lv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單位面積光源在給定方向上,在每單位面積內所發出的總光通量。其單位有時也稱尼特(nit)。
光能(光視效能)Luminous energy Qv 流明· lm·s 單位有時被稱作"talbot"。
照度Illuminance Ev 勒克斯 lxlx= lm/m2= cd·sr/m2 物體表面每單位面積所吸收可見光的光通量,用於入射表面的光。
光出射度Luminous exitance Mv 勒克斯 lxlx= lm/m2= cd·sr/m2 物體表面每單位面積所發出可見光的光通量,用於出射表面的光。
曝光量luminous exposure Hv 勒克斯· lx·s 也称作photometric exposure。
發光效率/光效Luminous efficacy η 流明瓦特 lm/W= cd·sr/W 通常指光源光通量與光源輸入電功率的比值,有時也指光通量輻射通量的比值。
光源能量利用率luminous efficiency V 純數量 無單位 光源輻射通量與光源輸入電功率的比值。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发光强度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
︿